《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0年, 第40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0-03-25
  

  • 全选
    |
    基础研究
  • 陆佳伟, 唐银炳, 张伟亚, 张守亮, 祁卫东, 马 圭, 张文波, 蒋鹏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DLGAP1-AS2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胃腺癌相关数据集,分析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 DLGAP1-AS2 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测定 85 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以及 25 例胃癌患者和 25 例健康者血浆中 DLGAP1-AS2 的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中 DLGAP1-AS2 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转染小干扰 RNA 的方法敲减胃癌 AGS 细胞中 DLGAP1-AS2 的表达后,分别采用活细胞计数法、克隆形成实验及 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下调 DLGAP1-AS2 对胃癌 AGS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癌 AGS 细胞中上皮 - 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TCGA 数据库分析发现,DLGAP1-AS2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 < 0.001)。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证实 DLGAP1-AS2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 0.05),并与肿瘤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总生存率明显相关(P 值均< 0.05);而且 DLGAP1-AS2 在胃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 < 0.05)。敲减 DLGAP1-AS2 可抑制胃癌 AGS 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P 值均< 0.05),并且明显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 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Slug、N 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和 Twist 蛋白的表达水平(P 值均< 0.05)。
    结论 :DLGAP1-AS2 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敲减 DLGAP1-AS2 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 EMT 相关分子表达有关。
  • 刘雪文, 杨 锐, 赵红艳, 司 渊, 刘 莹, 张 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Ⅰ(polyphyllin Ⅰ,PP Ⅰ)通过靶向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 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抑制人神经胶质瘤 U251 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 PP Ⅰ处理 U251 细胞后,分别采用 MTT 法、锥虫蓝染色计数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 PP Ⅰ对胶质瘤 U251 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 Annexin Ⅴ -FITC/PI 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JC-1 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运用 SwissTargetPrediction 在线软件预测与 PP Ⅰ相结合的关键因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STAT3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进行分子对接模拟 PP Ⅰ与 STAT3 的结合方式及作用模式。
    结果 :PP Ⅰ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 U251 细胞增殖(P 值均< 0.05)。PP Ⅰ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 U251 细胞凋亡(P < 0.05)。PP Ⅰ能够和多种转录因子及蛋白磷酸酶结合,其中与 STAT3 的结合作用最强(P < 0.05)。不同浓度的 PP Ⅰ作用后,U251 细胞中磷酸化 STAT3 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 值均< 0.05),而 STAT3 总蛋白的表达量无变化(P 值均> 0.05)。PP Ⅰ的氢原子能够与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334 残基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进而增强其靶向 STAT3 的能力。
    结论 :PP Ⅰ通过靶向 STAT3 抑制神经胶质瘤 U251 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 杨 柳, 李晓青, 郭 炜, 牛云峰, 董稚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886 在胃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组织及人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上皮 - 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LINC00886 在 GCA 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及人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法将携带有 LINC00886 的 重 组 质 粒 pcDNA3.1-LINC00886 转 入 胃 癌 SGC-7901 和 BGC-823 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转染效率。随后,采用 MTS 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 Transwell 小室迁移实验、Transwell 小室侵袭实验分别检测 LINC00886 过表达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pcDNA3.1-LINC00886 转入 SGC-7901 和 BGC-823 细胞后 EMT 相关标志物 E- 钙黏蛋白(E-cadherin)、N- 钙黏蛋白(N-cadherin)与波形蛋白(vimentin)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在 GCA 组织中 LINC00886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1),且与肿瘤的 TNM 分期相关(P < 0.05)。LINC00886 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 值均< 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 pcDNA3.1-LINC00886 质粒的 SGC-7901 和 BGC-823 细胞中 LINC00886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 < 0.05 或 P < 0.01);LINC00886 过表达可抑制 SGC-7901 和 BGC-823 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P 值均< 0.01);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结果显示,LINC00886 过表达后 SGC-7901 细胞的横向迁移能力受到抑制(P < 0.05),但 BGC-823 细胞的横向迁移能力无变化(P > 0.05);Transwell 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结果显示,LINC00886 过表达能抑制 SGC-7901 及 BGC-823 细胞的纵向迁移能力(P < 0.05 和 P < 0.01)。过表达 LINC00886 可上调 SGC-7901 和 BGC-823 细胞中 E-cadherin mRNA(P < 0.05 和 P < 0.01)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 N-cadherin 和 vimentin mRNA(P < 0.05 或 P < 0.01)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论:LINC00886 低表达可能与胃贲门腺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LINC00886 过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且可能参与 EMT 进程。
  • 李 青, 马 英, 何海鹏, 石若冰, 王 琰, 张 惠, 梁义娟, 畅 惠, 高新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黑素瘤相关抗原 A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A3,MAGE-A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宫颈癌 HeLa 和 Siha 细胞中 MAGE-A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再分别用携带有 MAGE-A3 基因的慢病毒(LV-MAGE-A3)感染 Siha 细胞,构建过表达 MAGE-A3 基因的细胞株(Siha-MAGE-A3 细 胞 );用携带有靶向 MAGE-A3 基因的 siRNA(siRNA-MAGE-A3)转染 HeLa 细胞,构建沉默 MAGE-A3 基因表达的细胞株(HeLa-siRNA-MAGE-A3 细胞);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效率。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 CCK-8 法检测过表达或沉默 MAGE-A3 基因表达对 HeLa 和 Siha 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沉默 MAGE-A3 基因表达对 HeLa 和 Siha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过表达或沉默 MAGE-A3 基因对宫颈癌细胞上皮 - 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 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BK,又称AKT)通路关键分子 AKT 及磷酸化 AKT(phospho-AKT,p-AKT)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MAGE-A3 基因在 HeLa 细胞中的表达被沉默,在 Siha 细胞中被成功过表达。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AGE-A3 基因过表达 Siha-MAGE-A3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 值均< 0.01),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 < 0.05),N-cadherin、vimentin 和 p-AKT 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 值均< 0.01);与此相反,MAGE-A3 基因沉默后,HeLa-siRNA-MAGE-A3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 值均< 0.01),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 < 0.05),N-cadherin、vimentin 和 p-AKT 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 值均<0.01)。
    结论:过表达 MAGE-A3 基因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沉默MAGE-A3基因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涉及 EMT 和 PI3K-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
  • 临床研究
  • 常 浩, 余宗艳, 王启明, 任航空, 何东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的规律,并分析不同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的患者生存情况,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
    方法: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009 年 4 月—2016 年 9 月收治的 120 例胸膜间皮瘤患者资料,基于第 8 版 TNM 分期标准进行肿瘤分期。对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的患者生存期进行统计分析,应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20 例患者中有职业暴露史 3 例(占 2.5%)。发病部位为左侧胸膜 56 例(占 46.7%),右侧胸膜 63 例(占 52.5%),双侧胸膜 1 例。总体的误诊率为 30%(36/120),其中误诊为结核 32 例(26.7%)。以胸痛症状发病 55 例(占 45.8%),胸腔积液 107 例(占 89.2%),两者合并为 49 例(占 40.8%)。确诊方法包括胸膜穿刺诊断 53 例(占 44.2%),胸腔镜诊断 41 例(占 34.2%),开胸探查诊断 26 例(占 21.6%)。所有患者中淋巴结转移(N1 ~ N2)共 43 例(占 35.8%),涉及 54 个淋巴区;纵隔淋巴结转移 42 例(占 77.8%),纵隔外淋巴区转移 12 例(占 22.2%)。成功随访 78 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为 15.0 个月,1、2、3 及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27.7%、16.0% 及 4.2%。Ⅰ / Ⅱ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17.0 个月,明显长于Ⅲ / Ⅳ期患者的 13.0 个月(P < 0.05)。上皮型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17.0 个月,与混合型及肉瘤型患者比较有生存优势(P 值均< 0.05)。手术联合化疗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30.0 个月,优于单纯手术、单纯化疗及支持治疗的患者(P 值均< 0.05)。
    结论:胸膜间皮瘤的误诊率高,其中大多被误诊为肺结核。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主要以胸腔积液症状发病,而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肺癌有所不同。所以在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应高度重视这些临床特征,尽量减少误诊,以提高治疗效果。另外,临床分期较早及上皮型病理类型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且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使胸膜间皮瘤患者获得相对较长的生存期。
  • 流行病学研究
  • 雷海科, 王璐璐, 李小升, 周 琦, 赵玉兰, 何 美, 张 维, 周 宏, 王东林, 吴永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重庆市有特殊病种医疗保险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为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重庆市恶性肿瘤特殊疾病办理系统中 2010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确诊治疗的 1 201 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及门诊、住院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以患者死亡为终点,随访截止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 31 日。采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用 GraphPad Prism 8.0 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1 201 例结肠癌患者的平均诊断年龄为(64.98±12.71)岁,男性占 58.20%,已婚患者占 93.78%,现在还在吸烟的患者占 22.02%,现在还在饮酒的患者占 22.66%;TNM 临床分期中Ⅳ期患者占 44.27%;腺癌患者占 90.33%。研究对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 84.82 个月 [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为 82.34 ~ 87.30],1、3 和 5 年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92.08%、77.92% 和 67.18%。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TNM 分期、是否手术治疗以及分化程度是影响结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结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手术治疗及分化程度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 综述
  • 田若曦, 孟泽松, 王贵英, 王光林, 王飞飞, 姚庆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第 4 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手术、化疗和放疗是 CRC 的主要治疗手段,但 CRC 患者的总生存率却没有显著提高,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手段。肿瘤免疫逃逸在肿瘤增殖、复发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 PD-1/PD-L1 治疗在癌症治疗中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抗 PD-1/PD-L1 免疫治疗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CRC 治疗中已取得显著疗效。因此,本研究就抗 PD-1/PD-L1 疗法在 CRC 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改善其低反应率的各种策略进行了总结,并对肿瘤细胞表面 PD-L1 表达水平在 CRC 预后中的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 卞 京, 朱美玲, 李夏伊, 郑于铭, 郑磊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胃癌发病大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名前 3 位。新发胃癌患者中有超过 70% 确诊时已为晚期,传统化疗药物的治疗进入瓶颈期。近年来,有关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溶瘤病毒研究迅速发展。研究发现,溶瘤病毒具有嗜肿瘤特性,不仅在肿瘤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细胞裂解,而且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毒分子及相关细胞因子可诱发机体免疫反应,进一步对抗肿瘤。近年来,溶瘤病毒基因工程株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有效的抗肿瘤能力,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中已得到证实,有望成为胃癌治疗新的方向和突破点。本文就溶瘤病毒的抗肿瘤机制、基因工程株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挑战进行相关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