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1年, 第41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1-03-25
  

  • 全选
    |
    基础研究
  • 陈军芳, 岳新荣, 贺大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AFG-AS1 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发生和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分别用 GEPIA(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和Kaplan-Meier Plotter 数据库分析 MAFG-AS1 在 GC 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 GC 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胃黏膜正常上皮 GES-1 细 胞 和 人 GC 细胞系 BGC-823、SGC-7901 和 MGC-803 中MAFG-AS1 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 MAFG-AS1 过表达重组质粒转入 MGC-803 细胞,分别采用 CCK-8 法和 EdU 染色法检测 MAFG-AS1 过表达对 MGC-803 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对 MGC-803 细胞迁移的影响。利用 StarBase 数据库预测 MAFG-AS1 和微RNA(microRNA,miRNA,miR)-143-3p 之间,miR-143-3p 和 AKT2(AK mouse plus Transforming or Thymoma 2)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并分别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MAFG-AS1、miR-143-3p 和 AKT2 mRNA 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应用 Pearson 对 MAFG-AS1 和 miR-143-3p 之间,miR-143-3p 和AKT2 mRNA 之间,MAFG-AS1 和 AKT2 mRNA 之间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 miR-143-3p- 模拟物(miR-143-3p-mimics)或特异性针对 AKT2 基因的 siRNA(siAKT2)转入 MAFG-AS1 过表达的 MGC-803 细胞中,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对 AKT2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再分别采用 CCK-8 法和 EdU 染色法检测对 MGC-803 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对 MGC-803 细胞迁移的影响。
    结果 :MAFG-AS1 在 GC 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 值均< 0.001),其高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首次进展生存期以及后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P 值均< 0.05)。MAFG-AS1 与 miR-143-3p 表达呈负相关(P < 0.05),与AKT2 mRNA 表达呈正相关(P < 0.05)。过表达 MAFG-AS1 可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P 值均< 0.001),而上调 miR-143-3p 表达可削弱此作用(P 值均< 0.005)。
    结论 :MAFG-AS1 通过调控 miR-143-3p/AKT2 轴在 GC 的进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 周逢海, 吕海迪, 周 川, 张晓峰, 张 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沉默胚胎致死性异常视觉 1(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like 1,ELAVL1)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 PC-3 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蛋白质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前列腺癌 PC-3 和正常前列腺上皮 RWPE-1 细胞中 ELAVL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定位。将携带有特异性针对ELAVL1 基 因 -shRNA(shELAVL1) 的重组腺病 毒 Ad5-shELAVL1-GFP 感染 PC-3 细胞以沉默 ELAVL1 基因的表达,同时以腺病毒空载体Ad5-GFP 感染 PC-3 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 CCK-8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FCM 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PC-3 细胞中环氧合酶 2(cyclooxygenase-2,Cox-2)、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 D1)、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 AKT)和磷酸化 -AKT(phospho-Akt,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建立 PC-3 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瘤内注射 Ad5-shELAVL1-GFP、Ad5-GFP(对照组)及 0.9% 氯化钠溶液(空白对照组),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
    结果 :PC-3 细胞中 ELAVL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 RWPE-1 细胞(P 值均< 0.001);ELAVL1 蛋白在 PC-3 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在 RWPE-1 细胞中则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沉默 ELAVL1 基因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PC-3 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G1 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提高,而 G2 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P 值均< 0.05);同时,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分子 cyclin D1 和 Cox-2 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中 PI3K、AKT 及 p-AKT 的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P 值均< 0.05)。与对照组相比,裸鼠移植瘤在经过 Ad5-shELAVL1-GFP 处理后移植瘤的生长减缓,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P 值均< 0.05)。
    结论 :ELAVL1 蛋白在前列腺癌 PC-3 细胞中高表达且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ELAVL1 蛋白可能通过 PI3K/AKT 经典肿瘤信号通路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起着促进作用。
  • 李玖明, 崔凯飒, 王 雪, 黄朝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035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沉默 Linc00355 表达对结肠癌 HCT116细胞增殖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通过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 lncRNA 进行差异表达的分析,筛选出在结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 lncRNA。用 Kaplan-Meier 方法分析 Linc00355 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通过共表达分析方法预测与 Linc00355 相关的 mRNA,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 siRNA 干扰技术沉默结肠癌 HCT116 细胞中 Linc00355 的表达水平,随后采用 CCK-8 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沉默 Linc00355 表达对 HCT116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对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Linc00355 在结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 0.01),且Linc00355 高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 < 0.05);GO 富集分析提示,Linc00355 共表达 mRNA 与 p53 信号转导、蛋白质泛素化及细胞衰老等多个信号通路相关(P 值均< 0.05);沉默 Linc00355 后HCT116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 值均< 0.001)。
    结论 :Linc00355 在结肠癌患者中是一个不良的预后指标,Linc00355 可能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 临床研究
  • 杨 宁, 刘 佳, 肖 菲, 李 昕, 徐 岚, 侯 健, 钟 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单中心数据回顾性分析比较 PAD 方案 [ 硼替佐米(bortezomib)+多柔比星(doxorubicin)+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PCD 方案 [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地塞米松 ] 与 RVD 方案 [ 硼替佐米+来那多胺(lenalidomide)+地塞米松 ] 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7 月—2019 年 12 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收治的 93 例 NDMM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PAD 方案组31 例,PCD 方案组 30 例,RVD 方案组 32 例,比较 3 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 - 效果分析。
    结果 :PAD、PCD 和 RVD 组患者在治疗 4 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4%、80.00% 和 90.63%(P = 0.441),高质量缓解率分别为 41.94%、36.67% 和 62.50%(P = 0.096)。PAD、PCD 和 RVD 组预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 28.0、29.0 和 24.0 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5)。3 组患者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中,PAD 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2.90%、38.71%和6.25%,均高于其他2组(P =0.020,P =0.003 和 P =0.001)。RVD 组血栓发生率(6.25%)较其他 2 组更高(P = 0.326)。3 组患者中,未预防性使用阿昔洛韦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 13.04%,预防性使用阿昔洛韦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 1.43%(P = 0.045)。PAD、PCD 和 RVD 组的成本 - 效果比分别为 1 430.69、1 415.71 和 1 668.95。PAD 组和 RVD 组相对 PCD 组的增量成本 - 效果比分别为 3 303.59 和 3 574.83,敏感度分析结果与该结果相符。
    结论 :PAD、PCD 和 RVD 组患者治疗 4 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相当,但PCD 组方案成本 - 效果优于其他 2 组。3 组间临床不良反应虽有一定差异,但是从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角度考虑,PCD 组方案可作为国内 NDMM 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 杜林娟, 刘 霜, 李 明, 王春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0 年 9 月,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最终纳入 10 篇包括 5 210 例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vall survival,m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安全性。
    结果 :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能有效改善晚期乳腺癌的 ORR [ 比值比(odds ratio,OR)= 1.79,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为 1.56 ~ 2.05,P < 0.000 01] 和 mPFS [ 风 险 比(hazard ratio,HR) = 0.70,95% CI 为 0.63 ~ 0.78,P < 0.000 01] ,但 在 mOS 中并未表现出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 = 0.94,95% CI 为 0.84 ~ 1.05,P = 0.28)。安全性方面,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中蛋白尿(OR = 10.87,95% CI 为 4.68 ~ 25.22,P < 0.000 01)、高血压(OR = 8.39,95% CI 为 3.56 ~ 19.78,P < 0.000 01)和神经毒性(OR = 1.36,95% CI 为 1.03 ~ 1.79,P = 0.03)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粒细胞减少(OR = 1.25,95% CI 为 0.95 ~ 1.65,P = 0.11)及出血事件(OR = 1.95,95% CI 为 0.96 ~ 3.95,P = 0.07)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较于单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能有效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 ORR及 mPFS,但高血压、蛋白尿和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综述
  • 陈其臻, 傅夏燕, 焦雨帆, 尹 喆, 纪亚忠, 王炎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卵巢癌为 3 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位居妇科肿瘤首位,由于其早期诊断率低、复发率高和易产生化疗耐药,卵巢癌临床治疗效果较局限,预后较差。研究发现,外泌体(exosomes)携带有细胞来源的 DNA、RNA 和蛋白质等物质,可参与调节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细胞间通讯,其携带的非编码 RNA 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学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非编码 RNA 有望作为卵巢癌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本文将就外泌体非编码 RNA 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杨玉雪, 蒋晨宇, 王 杰, 许建华, 袁 旭, 蒋一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手术是当前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获得根治的主要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术引起的应激激素释放、炎性反应、免疫抑制、疼痛、组织损伤以及创伤的愈合等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重点探讨了手术操作如何影响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及其进展,以期为临床中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辅助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术引起转移的理论基础,其次展示了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针对围手术期这一治疗窗口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