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芬, 张淑贤, 菅成莲, 孙娴婷, 许壁榆, 肖 菲, 黄洪晖, 侯 健, 王 婷
目的 :探讨血清外泌体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含量及活性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商品化试剂盒(from serum)分离 DLBCL 患者血清外泌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 CD63、CD9 和肿瘤易感基因 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和大小,纳米粒径分析仪 Zetasizer 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及血清外泌体中 vWF 的表达量,免疫比浊法检测外泌体中 vWF 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分期患者组织标本中 vWF 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患者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提取的血清外泌体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 CD63、CD9 和 TSG101,而不表达细胞蛋白 Calnexin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外泌体呈典型的茶托样结构;Zetasizer 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外泌体粒径为 30 ~ 150 nm。DLBCL 患者的分期越晚,血清 vWF 含量越高(P =0.016 3);血清外泌体中 vWF 含量及活性与患者的分期、国际预后指(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及预后均相关;分期晚(Ⅲ+Ⅳ期)和 IPI 评分高(3 ~ 5),DLBCL 患者的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越高(P = 0.000 8 和 P = 0.004 9),活性也越大(P = 0.017 6 和 P = 0.006 9)。生存分析显示,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越大,DLBCL 患者的 OS 率(P = 0.003 8 和 P < 0.000 1)及 PFS 率(P = 0.038 7 和 P = 0.007 6)越低。ROC 曲线分析提示,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对 DLBCL 患者 OS(AUC = 0.773 9 和 AUC = 0.7318)及 PFS(AUC = 0.9231 和 AUC = 0.8200)的预测价值大,甚至优于 IPI 评分(AUC = 0.800 8 和 AUC = 0.841 5)。
结论 :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在高危 DLBCL 患者中增高,并能显著区分患者 OS 与 PFS,提示其可作为 DLBCL 的一种潜在预后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