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1年, 第41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1-06-25
  

  • 全选
    |
    原创研究
  • 叶 芬, 张淑贤, 菅成莲, 孙娴婷, 许壁榆, 肖 菲, 黄洪晖, 侯 健, 王 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外泌体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含量及活性与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商品化试剂盒(from serum)分离 DLBCL 患者血清外泌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 CD63、CD9 和肿瘤易感基因 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和大小,纳米粒径分析仪 Zetasizer 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及血清外泌体中 vWF 的表达量,免疫比浊法检测外泌体中 vWF 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分期患者组织标本中 vWF 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患者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提取的血清外泌体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 CD63、CD9 和 TSG101,而不表达细胞蛋白 Calnexin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外泌体呈典型的茶托样结构;Zetasizer 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外泌体粒径为 30 ~ 150 nm。DLBCL 患者的分期越晚,血清 vWF 含量越高(P =0.016 3);血清外泌体中 vWF 含量及活性与患者的分期、国际预后指(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及预后均相关;分期晚(Ⅲ+Ⅳ期)和 IPI 评分高(3 ~ 5),DLBCL 患者的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越高(P = 0.000 8 和 P = 0.004 9),活性也越大(P = 0.017 6 和 P = 0.006 9)。生存分析显示,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越大,DLBCL 患者的 OS 率(P = 0.003 8 和 P < 0.000 1)及 PFS 率(P = 0.038 7 和 P = 0.007 6)越低。ROC 曲线分析提示,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对 DLBCL 患者 OS(AUC = 0.773 9 和 AUC = 0.7318)及 PFS(AUC = 0.9231 和 AUC = 0.8200)的预测价值大,甚至优于 IPI 评分(AUC = 0.800 8 和 AUC = 0.841 5)。
    结论 :血清外泌体 vWF 含量及活性在高危 DLBCL 患者中增高,并能显著区分患者 OS 与 PFS,提示其可作为 DLBCL 的一种潜在预后标志物。
  • 张一帆, 黄佩琦, 孙 悦, 潘 泓, 盖严支, 聂惠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inoma,PDA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表达水平改变对 PDAC 细胞对耐药和凋亡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基因综合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 PRLR 在 PDAC 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 PRLR 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PRLR mRNA 和蛋白在 PDAC 细胞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等生物信息学手段推断 PRLR 在 PDAC 中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利用 shRNA 技术沉默 PANC-1 和 SW-1990 细胞中 PRLR 的表达水平后,分别采用 CCK-8 和 FCM 法检测下调 PRLR 表达对 PDAC细胞对吉西他滨(gemcitabine)耐药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耐药相关因子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TKT)和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表达的影响。
    结果 :GEO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PRLR 在 PDAC 组织中表达量下降。TCGA 分析结果表明,PRLR 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生存相关 GSEA 分析结果表明,PRLR 的表达量与 PDAC 细胞中 Wnt 通路、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路和 Janus 激 酶(janus kinase,JAK)-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通路等耐药通路相关。基因共表达分析数据分析也表明,PRLR 表达量的降低与肿瘤耐药基因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P1(glutathione-S-transferase P1,GSPT1)表达量升高相关,同时与抑制肿瘤耐药的黏附 G 蛋白偶联受体 V1(adhesion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V1,GPR98)表达量降低相关。敲低 PANC-1 和 SW-1990 细胞中 PRLR 的表达水平后,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于吉西他滨的耐药性并降低细胞的凋亡率(P 均< 0.01),并能够提高耐药相关因子 TKT 和 G6PD 的表达水平(P 均< 0.01)。
    结论 :PRLR 在 PDAC 中低表达,沉默 PDAC 细胞中 PRLR 的表达水平可进一步提高 PDAC 细胞的耐药性并降低细胞的凋亡能力,提示其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 郭思慧, 向雪萍, 匡 婷, 康佳文, 陈晓艳, 符晓华, 张 勇, 李乐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 C-X-C 基序趋化因子配体 8 (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和甲基固醇单加氧酶 1(methylsterol monooxygenase 1,MSMO1)基因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宫颈鳞癌数据集 GSE7803 和 GSE9750,利用 GEO2R 和 R 语言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 DAVID、STRING、GEPIA 和 HPA 数据库分析和筛选与宫颈鳞癌相关的关键基因(Hub 基因)。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宫颈鳞癌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模型分析,并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分析 CXCL8MSMO1 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CXCL8 和 MSMO1 mRNA 在宫颈鳞癌 Siha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用 CCK-8 法检测沉默 MSMO1 基因表达对 Siha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 :通过 GEO2R 筛选出 245 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和 334 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上述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复制、分裂和增殖等有关联。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肿瘤和细胞周期等通路中。对 10 个 Hub 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发现其中 CXCL8MSMO1 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 均< 0.05)。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 回归模型显示,CXCL8 和 MSMO1 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关 [ 风险比(hazard ratio,HR)= 1.00,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 1.00 ~ 1.01,P = 0.018 ;HR = 1.03,95% CI 为 1.10 ~ 1.05,P = 0.002] 。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中,患者的预测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 < 0.05)。训练组模型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 1.00,实验组的 AUC 值= 0.71,说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生存和死亡状态。宫颈鳞癌 Siha 细胞中 CXCL8 和 MSM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HUVE-12 细胞(P 均< 0.05)。沉默 MSMO1 表达后 Siha 细胞增殖的能力被明显抑制(P < 0.05)。
    结论 :CXCL8MSMO1 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差密切相关,可能是宫颈鳞癌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
  • 赵 彦, 祝淑钗, 沈文斌, 王 旋, 宋春洋, 李曙光, 许金蕊, 苏景伟, 李 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的变化趋势,并且分析 SII 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 2013—2017 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 106 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前、放疗期间每周以及放疗结束时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计算 SII,按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 SII 最佳临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评估 SII 的变化趋势。应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应用 ROC 曲线确定放疗前 SII 最佳临界值为 646.8。放疗前 SII 与TNM 分期相关(P = 0.028),与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和白蛋白(albumin,ALB)呈负相关(P = 0.002 和 P < 0.001)。SII 在放疗期间呈上升趋势。106 例患者 1 年、3 年和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76.4%、36.6% 和 22.9%,中位生存期为 24.2 个月(95% 置信区间 :18.974 ~ 29.426)。放疗前高 SII 组患者 1 年、3 年和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62.7%、26.3% 和 15.0%,低 SII 组患者 1 年、3 年和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89.1%、46.4% 和 30.2%,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TNM 分期、放疗方式、放疗处方剂量、化疗和 SII 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 分期、放疗处方剂量和SII 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高 SII 组患者≥ 2 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低 SII 组患者(P < 0.05)。
    结论 :SII 在放疗期间呈上升趋势,是食管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房 咏, 周 洁, 王 畅, 徐 莹, 任 雪, 姜 曈, 阎 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血清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 ratio,AFR)与肺癌患者放疗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1 月 1 日—2018 年 12 月 29 日接受放疗的 144 例Ⅲ~Ⅳ期肺癌患者的资料。检测放疗前后 AF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曲 线 确 定 对 总 生 存(overall survival,OS)期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 AFR 组和低 AFR 组。应用 COX 模型分析 AFR 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和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 AFR 与肺癌患者放疗预后的关系。
    结果 :ROC 曲线显示,肺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的 AFR 最佳临界值分别为 7.82 和 7.63(P = 0.024,P = 0.0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 AFR 与 OS 和 PFS 均相关(P < 0.001,P = 0.001);放 疗 后 AFR 与 OS 和 PFS 均相关(P = 0.020,P = 0.0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 AFR 是 OS 和 PFS 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39,P < 0.001),放疗后 AFR 与 OS 和 PFS 均无相关性(P > 0.05)。放疗前高 AFR 组的中位生存期长于放疗前低 AFR 组(分别为 62.8 个月和 17.1 个月,P < 0.001)。放疗前高 AFR 组 1、3 和 5 年 OS 率分别为 83.2%、57.0% 和 50.3%,放疗前低 AFR 组 1、3 和 5 年 OS 率分别为 65.5%、17.2% 和 9.2%。放疗前高 AFR 组的中位 PFS 期长于放疗前低 AFR 组(分别为 12.2 个月和 7.2 个月,P = 0.022)。放疗后高 AFR 组的中位生存期长于放疗后低 AFR 组(分别为 50.9 个月和 16.7 个月,P = 0.010)。放疗后高 AFR 组 1、3 和 5 年 OS率分别为 87.1%、57.5% 和 47.0%,放疗后低 AFR 组 1、3 和 5 年 OS 率分别为 69.4%、41.3% 和 37.2%。放疗前 AFR 组的中位 PFS 期长于放疗前低 AFR 组(分别为 8.8 个月和 4.2 个月,P = 0.001)。
    结论 :AFR 是Ⅲ~Ⅳ期肺癌放疗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放疗前 AFR < 7.82 以及放疗后 AFR < 7.63 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综述
  • 陈华蕾, 李 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靶向治疗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治疗方式。索拉非尼在肝癌的标准靶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仅对约 30% 的患者产生疗效,且通常在 6 个月内发生耐药,因而限制了索拉非尼的治疗效果。探索索拉非尼的耐药机制以及增强其疗效至关重要。索拉非尼的耐药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的表观遗传学改变、药物运输、肿瘤微环境改变以及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此外,自噬、铁死亡、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以及肿瘤细胞激活也是研究热点。目前,对索拉非尼耐药机制的探索仍在进行中,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对索拉非尼治疗的敏感性,是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如何增强索拉非尼治疗的敏感性进行探讨。
  • 董宇倩, 方雅玲, 吴维怡, 王亚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免疫学分型乳腺癌被分为 4 种亚型,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占到 15% ~ 20%,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 20 年来,以 HER2 为靶标的靶向药物相继问世,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抗体 - 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等。然而,随着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增多,开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较小的新型 ADC 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本文将就针对抗 HER2 阳性乳腺癌的已上市及即将上市的 ADC 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部分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