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1年, 第4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 全选
    |
    标准解读
  • 杜 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是根据超声影像学特征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进行分层的参考依据。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 TI-RADS,不同的 TI-RADS 在甲状腺结节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指导中的价值尚不明确。本文解读和分析了 2017 年发布的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TI-RADS、2011 年发布的 Kwak TI-RADS 与 2020 年发布的中国 TI-RADS(Chinese-TI-RADS,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风险的评估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旨在为在临床实践中选择较适合的 TI-RADS 提供参考依据。
  • 专家述评
  • 郑雯洁, 陈 隽, 王家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综合评价,简要介绍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历程。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体表完全无痕、分离径路短且可处理双侧病变以及中央区淋巴结暴露良好等优势。本文介绍了开展此类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与甲状腺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阐述了外科医师开展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学习曲线,掌握此种手术操作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于初学者的建议。
  • 原创研究
  • 尹新璐, 陈博婕, 莫嘉寅, 吴 斌, 徐雅男, 王家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喉前淋巴结(Delphian lymph node,DLN)转移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1 月—2021 年 3 月的 426 例 PTC 患者 DLN 转移情况。
    结果 :DLN 检出率为 59.9%,转移率为 21.8%。DLN 转移与肿瘤大小、双侧癌、肿瘤位置、中央区以及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大小(≥ 1cm)(P = 0.003)、双侧癌(P < 0.001)、峡部癌(P = 0.021)以及侧区淋巴结转移(P < 0.001)是 DLN 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LN 预测中央区和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如下 :敏感度分别为 25.9% 和 45.3%,特异度分别为 85.5% 和 81.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76.3% 和 31.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9.0% 和 86.5%,阳性似然比分别为 1.74 和 2.49,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0.87和0.67。在 DLN 转移患者中,29 例进行侧区淋巴结清扫,最易转移至Ⅲ区淋巴结,其次是Ⅳ区和Ⅱ区。
    结论 :DLN 转移预示中央区以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高,应重视并仔细清扫喉前区域以便尽早干预,减少淋巴结转移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 雷亚欣, 钱思宇, 侯户婷, 葛晶晶, 文 晴, 张 越, 孔晓爽, 汪文华, 陈清江, 张明智, 张旭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目前仍不可治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初始治疗缓解率高,但易复发,总体预后差。国外多项研究显示伊布替尼在套细胞淋巴瘤中有效率较高,但该药在中国上市时间短,目前缺乏相应临床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伊布替尼单药在复发 / 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接受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 30 例复发 / 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指标为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3 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本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 46.7%,疾病控制率为 80.0%,3 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 85.8% 和 94.8%。30 例患者共发生 56 例次不良反应,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血小板减少(46.7%),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感染(16.7%)、出血(13.3%)和皮疹(13.3%)等较为常见,在实施对症干预后均可缓解。
    结论 :伊布替尼单药对于复发 / 难治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疗效、可行性及耐受性均较好的治疗方案。
  • 综述
  • 杨仕仪, 姚美莲, 郝宇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胃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早期诊断率低,且缺乏肿瘤标志物,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关键特征之一,对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代谢重编程的研究可能为癌症诊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科学依据。然而代谢重编程在胃癌中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探讨了近年来胃癌代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董晓培, 史业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态被认为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 T1N0M0 乳腺癌通常被认为预后较好。然而,也有不少研究认为,肿瘤的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如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状况、组织学分级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等,均与预后相关。同时,针对T1N0M0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各项指南的推荐方案并不一致。因此,如何综合上述各项因素以制定最优治疗方案,是目前围绕 T1N0M0 乳腺癌的最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以期对 T1N0M0 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 杨 浠, 王思瑶, 郝林琳, 张一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疗法具有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逐渐成为了癌症治疗的热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造成肿瘤微环境异质性和复杂性的基础,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耐药性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以肿瘤微环境中的 ECM 作为探讨中心,重点探讨了 ECM 中的主要成分,如胶原蛋白、粘连蛋白、生长因子、蛋白水解酶蛋白、多糖复合物以及糖蛋白在肿瘤发展和治疗的重要作用,解析 ECM 影响肿瘤发展过程的相关机制及可能的有效治疗靶点,以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