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2年, 第4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 全选
    |
    专家述评
  • 王卓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王卓颖教授,男,共产党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头颈外科主任。主要从事甲状腺、唾液腺、软组织及其他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及研究工作。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三等奖、2020 年黄浦区领军人才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项,承担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引导项目等,引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负责及参与多项国际及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包括 SCI 在内的论文 80 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论著 6 部。
  • 专家论坛
  • 钱 凯, 郭 凯, 史 苑, 王卓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增长。随着对甲状腺癌了解的加深以及诊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更加强调个体化、多学科和多模式治疗的理念。本文从腔镜手术、密切随访、新辅助治疗和靶向治疗 4 个方面,阐述近年来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 饶津瑞, 钱 凯, 郭 凯, 史 苑, 王卓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s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CAYA-DTC)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均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其特征为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发生率高、复发率高而长期后较好。以往文献报道,CAYA-DTC 远处转移发生率为 5% ~ 42%,其较高的远处转移发生率使 CAYA-DTC 远处转移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近 10 年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阐述 CAYA-DTC 远处转移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背景和治疗进展。
  • 毛爱红, 武元元, 王 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绝大多数甲状腺癌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其预后良好,10 年生存率超过 90%,但对于晚期复发、转移和碘难治性甲状腺癌以及间变性甲状腺癌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不同亚型甲状腺癌发病机制的认识,尤其是一些新的甲状腺癌标志物的发现,为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本文总结了对晚期甲状腺癌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和临床效益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以期为改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 孙寒星, 严佶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机器人手术系统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除了美容效果显著以外,其自身的操作优势获得认可。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手术的适用范围不断被突破,更多复杂的甲状腺病例被纳入机器人手术的研究范畴。作为高科技的手术平台,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众多新技术通过机器人手术融入甲状腺的外科治疗。作为现代科技与传统手术结合的产物,未来的机器人手术系统将更具智能化,通过科技变革引领外科手术的发展。
  • 王甜甜, 王 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 1996 年全腔镜甲状腺手术(totally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微创性不断得到临床验证。经胸前入路 TET 是开展最早且应用最广的腔镜甲状腺术式,已于 2017 年制定发布了中国专家共识。外科手术的发展之路始终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在经胸前入路 TET 的临床定位、适应证、手术范围和精细化操作等技术要点持续改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争议。本文综合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相关经验以及文献对经胸前入路 TET 的报道,对相关进展与争议进行述评,旨在促进该术式的规范化推广,使更多的甲状腺外科疾病患者获益。
  • 陈 玲, 林 伟, 徐孙旺, 陈祥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喉上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但以往因损伤后症状隐匿而不受重视。随着患者对术后声音质量要求的提高,喉上神经的辨识和保护成为甲状腺手术的重要环节。全面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精准的神经监测,是甲状腺术中有效辨识喉上神经以及减少喉上神经损伤的有效策略。本文从喉上神经与甲状腺的解剖关系、喉上神经损伤原因、喉上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和诊断,以及保护策略等多个角度,阐述甲状腺术中喉上神经保护的临床意义及保护策略。
  • 刘志艳, 王馨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癌症报告联盟(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Cancer Reporting,ICCR)专家组最近报道了甲状腺规范化报告病理数据集,包括核心元素和非核心元素。该规范化报告使用了 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最新甲状腺肿瘤分类,进一步强调了根据血管和甲状腺外浸润范围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获得更佳治疗的重要性。首次要求病理科医师将核分裂象和肿瘤坏死 2 个独立参数纳入规范化报告。重申评估转移性淋巴结体积对预测复发风险的重要性。ICCR 甲状腺规范化报告可辅助生成病理报告,以更合理的方式指导患者的治疗,防止对致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不足,并且为惰性肿瘤患者免去不必要的治疗。
  • 隋 芳, 石 林, 杨 振, 侯 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演化的进程,该进程涉及大量的分子遗传学变化,对这些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甲状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为精细化诊疗提供新的探索方向。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甲状腺癌研究领域相对较新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参与了甲状腺癌的进展。然而,lncRNA 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相较于其他肿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近年来 lncRNA 在甲状腺癌中的差异性表达情况、潜在的临床意义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何紫燕, 邱 娴, 萨 日, 陈立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ry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晚期甲状腺癌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汇总临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介绍了最新真实世界研究的结果,探讨了 TKI 治疗晚期甲状腺癌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总结了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咯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气管食管瘘、脓胸和急性胰腺炎等罕见的不良反应。就 TKI 治疗晚期甲状腺癌的最佳启动时机而言,目前尚无定论,但预后研究提示在肿瘤负荷过大或肿瘤相关症状占主导地位之前,开始 TKI 治疗可能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