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2年, 第42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22-09-25
  

  • 全选
    |
    综述
  • 韩佳澍, 谢霄鹤, 吴孟闱, 马 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其中的三阴性亚型尤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相对较差。抗肿瘤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为三阴性乳腺癌带来了新的希望,已有2种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单抗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然而,鉴于三阴性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性较差,亟待开发有效标志物用于预测和指示免疫治疗的反应性。除PD-1和PD-L1以外,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研究揭示了许多其他的免疫检查点,已有开发中的抗体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免疫治疗与靶向药物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已开展大量临床试验旨在探索改善免疫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策略。
  • 原创研究
  • 甘 霖, 高志冬, 王 超, 申占龙, 姜可伟, 叶颖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野生型胃肠间质瘤(wild- type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WT-GIST)的临床诊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WT- GIST的诊疗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连续收集2005年9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经术前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50例WT- 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0例WT-GIST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25例,中位确诊年龄为57岁(范围:29~87岁);28例患者就诊时具有相关临床表现,5例患者初诊时即伴有远处转移;4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8例发生术前或术中的肿瘤破裂;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划分,发生于胃的患者有25例,发生于小肠的患者有11例,发生于结直肠的患者有14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5.98±3.90) cm(直径范围:0.5~15.0 cm),核分裂象平均数为(5.44±5.21)/50个高倍视野(high-power field,HPF)(核分裂象计数范围:0/50 HPF~19/50 HPF),中位Ki- 67指数为8%+(Ki- 67指数范围:0%+~7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中,CD117阳性率为80%,DOG-1(discovered on GIST 1)阳性率为81.25%;50例患者中有23例接受了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其中有6例检测到可能有意义的基因突变;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8.5个月(随访时间范围:2~191个月),1、3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6%、67.9%和67.9%,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9%、78.4%和7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有无临床表现、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最大直径、核分裂象、肿瘤破裂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分级对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核分裂象和肿瘤破裂是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WT-GIST在流行病学、临床诊治和临床病理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远处转移、核分裂象和肿瘤破裂是WT-GIST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他预后因子的对WT-GIST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评估。
  • 周梅香, 韩 坤, 田 聪, 朱洪玲, 张 洁, 陈庆宇, 蒋梦怡, 闵大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wall skeleton,Nr-CWS)二线解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接受多西他赛联合Nr-CWS二线解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为:单药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 1,每隔21 d重复1次;Nr-CWS400 μg皮下注射,d 1,每隔7 d重复1次,直至化疗结束。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并根据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中的CD4+、CD8+和CD4+CD8+ 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4及6个周期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 46例入组患者中,完全缓解者有0例,部分缓解者有8例,疾病稳定者有24例;本研究治疗方案的客观有效率为17.4%,疾病控制率为69.6%;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周(95%置信区间:17.8~20.2周),中位总生存期为10个月(95%置信区间:9.5~10.9个月);治疗后患者血液中的CD4+、CD4+CD8+ 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2、4和6个周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未观察到由Nr- CWS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Nr-CWS联合多西他赛二线解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夏丽娜, 刘 平, 王 丹, 王云逸, 刘钟芬, 陈晓艳, 郑艳群, 姜丹凤, 韩 颖, 寇芙蓉, 王 玺, 张 沛, 刘 巍, 王闫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4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43例患者中,141例(98.7%)的VTE发生于肿瘤确诊之后,中位时间为105.0 d(四分位距:23.0~373.0 d;范围:-86~3 645 d);112例(78.3%)接受抗凝治疗,其中64例(57.1%)接受影像学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显示45例(70.3%)治疗显效或有效,19例(29.7%)治疗无效或恶化。143例患者中,98例(68.5%)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VTE,其中66例(67.3%)继续接受标准抗肿瘤治疗,30例(30.6%)因VTE推迟或停止化疗,2例(2.1%)推迟靶向治疗。应用Khorana评分、Caprini评分和Padua评分评估VTE风险,结果显示中至高危患者分别占38.5%、96.5%和30.1%,提示现有评分工具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VTE风险的预测能力有限。
    结论 :VTE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给抗肿瘤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带来不利影响。
  • 综述
  • 王妍灵, 徐海燕, 王 宇, 张晓飞, 王理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REB3L1(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3-like 1)蛋白是一种新型未折叠蛋白反应传感器,大量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中积累时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维持内质网稳态。CREB3L1蛋白的N端含碱性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在内质网应激条件下通过受调节的膜内蛋白质裂解(regulated intramembrane proteolysis, RIP),经水解激活后进入核内,继而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转录。CREB3L1在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以及骨骼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REB3L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CREB3L1过表达、甲基化、突变以及基因融合可以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本文对CREB3L1的生理作用及其调控肿瘤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REB3L1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 李以姗, 王 勇, 李茹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 PARP]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PARP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PARP抑制剂在联合治疗中通过“合成致死”效应增强抗肿瘤疗效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报道的与PARP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他靶向药物治疗。本文就PARP抑制剂与这些抗肿瘤治疗手段联用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杨宏平, 李高峰, 王书廷, 马 丽, 张飞越, 梁海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RNA是一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已被表征为多种恶性肿瘤中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转导的关键调节因子。miR-142作为miRNA的一员,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其中,miR-142-3p和miR-142-5p在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不同肿瘤患者体内miR-142的表达水平不同。因此,miR-142有望成为肿瘤早筛、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预测的新型生物靶点,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张 捷, 常 莉, 王 丽, 李文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差,放疗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然而,单用ICI的应答率低,而与放疗联合应用时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特别是低剂量放疗,既可以控制局部病灶,还能够增强全身的抗肿瘤作用。目前,对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时序、疗效预测指标以及放疗分割方式、剂量和部位的选择等,仍存有争议。本文综述了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