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昕, 王 涛, 黄永周, 杨文昶, 曾祥宇, 刘炜圳, 陶凯雄, 张 鹏
目的 :分析胃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基因突变状态,探究不同基因突变类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2年1月—2021年6月术后行基因检测的胃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共纳入286例胃GIST患者,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34例;中位年龄为57岁(范围:21~85岁)。KIT基因第11、9、13、17号外显子突变比例分别为78.0%(223/286)、2.4%(7/286)、1.4%(4/286)、1.0%(3/286),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第18、12号外显子突变比例分别为10.1%(29/286)和0.7%(2/286),野生型胃GIST比例为6.3%(18/286)。KIT第1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中缺失、置换、插入、重复及混合突变的比例分别为40.4%(90/223)、29.1%(65/223)、5.8%(13/223)、5.8%(13/223)和18.8%(42/223)。生存分析显示,KIT外显子11缺失突变(P<0.001)和混合突变(P=0.004)患者的预后较其他突变类型的更差。中危非KIT外显子11缺失或混合突变患者的预后优于中危KIT外显子11缺失或混合突变患者(P=0.006)。中危KIT外显子11缺失或混合突变患者的预后与高危患者相近(P=0.644)。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危险度分级为高危(风险比:4.384,95%置信区间:1.668~11.519;P=0.003)、KIT外显子11缺失或混合突变(风险比:6.445,95%置信区间:1.837~22.607;P=0.004)以及术后未行辅助治疗(风险比:3.492,95%置信区间:1.442~8.458;P=0.006)是影响胃GIST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KIT外显子11缺失突变或混合突变与胃GIST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KIT外显子11缺失突变或混合突变的中危胃GIST患者的预后与高危胃GIST患者的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