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2年, 第4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25
  

  • 全选
    |
    原创研究
  • 张 爽, 石 峰, 昌 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深入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分级系统及预后。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病理科 2017 年 12 月—2020年 12 月诊断为胃肠道原发印戒细胞癌或杯状细胞腺癌的 376 例患者的手术病理切片,由 2 位具有高级职称的病理科医师进行独立阅片。根据 2019 版WHO 对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GCA)诊断标准,筛选出阑尾 GCA 11 例、结肠 GCA 4 例、胃 GCA 1 例,分别进行 CD56、CgA、Syn、MUC、CDX2、SATB2 和 Ki-6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11 例阑尾 GCA 患者中,男性 8 例、女性 3 例,中位年龄为 53 岁(范围:15 ~ 88 岁),均出现多器官转移,其中 10 例伴腹膜种植。4 例结肠 GCA患者中,男性 2 例、女性 2 例,中位年龄为 49 岁(范围 :47 ~ 69 岁)。1例胃 GCA 患者为女性,年龄 65 岁。组织学形态 :肿瘤细胞由黏附性生长的杯状细胞、印戒样细胞或新月核细胞组成,细胞核多位于细胞一侧,核异形大小不等。异形显著者,核不规则,染色质凝集 ;轻度异形者,核呈新月状,细胞质丰富,富含黏液或胞浆透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阑尾 GCA 中,Syn(72.7%)和 CgA 表达率(63.6%)高于 CD56(45.5%);结肠 GCA 与胃 GCA 的 Syn、CgA 和 CD56 表达率无明显差异;SATB2在阑尾 GCA 中的表达率为 81.8%,高于结肠 GCA 和胃 GCA 组 ;MUC6在胃、阑尾、结肠 GCA 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100.0%、27.3% 和 0.0%。
    结论 :胃肠道 GCA 以阑尾最多见,也可以发生于结肠和胃。SATB2 和MUC6 对寻找 GCA 原发灶有一定的价值。由于 GCA 的组织学异质性,需要通过准确评估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级,以进一步研究适当的治疗方法。
  • 王 敏, 张威浩, 刘 俊, 杨 烨, 师晓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前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联合 BRAF V600E 突变检测对于甲状腺乳头状 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病理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FNAC 和 BRAF V600E 检测,并且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 PTC 且完成 BRAF V600E 检测的 159 例患者。分为突变型和野生型,比较 2 组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且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术前 BRAF V600E 检测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仅有明显甲状腺外侵犯(gross extrathyroidal extension,gETE)存在显著差异(P = 0.041),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多灶性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TE 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1 cm(P = 0.003)、男性(P = 0.026)和术前 FNAC BRAF V600E 突变(P = 0.042)是 PTC gETE 的独立危险因素 ;肿瘤最大径> 1 cm(P = 0.010)和男性(P = 0.032)是 PTC ETE 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FNAC BRAF V600E检测对于PTC gET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联合其他因素在术前进行综合评估,以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
  • 王 帅, 高 健, 蒋家好, 陈 岗, 徐 蓓, 董继宏, 杜世锁, 刘骏帧, 赖 颢, 葛圣金, 承璐雅, 谭黎杰, 范 越, 丁建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对纵隔疾病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 2020 年 1—12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纵隔MDT 讨论的纵隔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 2019 年未进行 MDT 讨论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 :共为 166 例患者进行 185 次 MDT 讨论,涉及的病种包括 112 例胸腺上皮肿瘤、12 例淋巴瘤、21 例生殖源性肿瘤、6 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2 例其他肿瘤、3 例非肿瘤性疾病。35 例首选手术治疗,35 例在放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与既往未接受纵隔 MDT 讨论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接受纵隔 MDT 讨论的胸腺肿瘤患者的中位诊断治疗间隔时间缩短(13 vs 7 d),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提高(35.8% vs 45.7%),手术完全切除的比例提高(76.5% vs 79.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9 vs 7 d)。
    结论 :MDT 讨论对于复杂纵隔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优势,能够为患者制定安全合理的治疗策略。
  • 顾婉卿, 陈以明, 汤道强, 刘 强, 刘泽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检测是临床病理科辅助病理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目前,病理科 IHC 主要采用全自动仪器完成,而相较手工操作显著增加其成本支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确保全自动 IHC 染色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支出的可能性。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8 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及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各 100例,制备连续石蜡切片。选择常用的 2 种细胞膜或细胞质表达标志物 CK和 E-cadherin 以及 2 种细胞核表达标志物 Ki-67 和 p53。在全自动 IHC 染色仪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一抗上样量分为标准上样量组和上样量减量组(减少标准上样量的 20%),进行 IHC 染色,由 2 位病理科医师对最终结果进行判读。
    结果 :胃癌和结直肠癌组织不同上样量组的 CK 和 E-cadherin 阳性表达率均为 100%。胃癌组织中,标准上样量组和上样量减量组的 CK 和 E-cadherin平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9.4% 和 85.7% 以及 38.2% 和 3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标准上样量组和上样量减量组的Ki-67 和 p53 平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1.6% 和 89.2% 以及 47.2% 和 4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 CK、E-cadherin、Ki-67 和 p53 等常用的 IHC 指标适当减低一抗上样量,在对病理辅助诊断无显著影响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支出。
  • 病例报告
  • 刘腾飞, 林晓琳, 韩 婷, 卓 萌, 刘泽兵, 肖秀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报道 1 例罕见的胃癌合并肾平滑肌肉瘤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独立多部位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
    方法 :通过对 1 例胃癌合并肾平滑肌肉瘤的同时性双原发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
    结果 :本例胃癌合并肾平滑肌肉瘤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右肾平滑肌肉瘤。术后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窦腺癌。化疗 3 个周期后行胃肿瘤手术切除。术后发现颈部淋巴结和肺转移,穿刺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转移。经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生存期已超过 3 年。
    结论 :同时性双原发胃癌和肾平滑肌肉瘤极为罕见,诊断需排除原发肿瘤转移可能。本例患者在肾平滑肌肉瘤术后随访期间确诊原发胃窦腺癌。左侧颈部淋巴结为胃癌常见转移部位,而该例患者病理确诊为肾平滑肌肉瘤转移。虽处于肿瘤晚期,经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在保证患者较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了生存期。
  • 王春伟, 季现秀, 谢惠康, 罗 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对罕见的肺腺癌转变为肺鳞癌病理转变的认识。
    方法 :报告 1 例靶向治疗后由肺腺癌转变为肺鳞癌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老年女性患者,初诊为右肺上叶腺癌,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无进展生存期 9 个月 ;随后出现疾病进展,进行二次肺活检,病理诊断为鳞癌 ;此后,患者因病情急剧恶化而死亡,无进展生存期不足 2 个月。
    结论 :肺腺癌转变为肺鳞癌可能是对表皮生长因子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需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制,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策略。
  • 综述
  • 肖红艳, 张丽娜, 顾 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 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靶向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的进展来阻断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目前,CDK4/6 抑制剂在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HER2 -)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已取得了成功的应用。研究表明,CDK4/6 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显著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且耐受性良好。然而,CDK4/6 抑制剂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尚无定论。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开始探讨 CDK4/6 抑制剂在早期 HR + /HER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本文对 CDK4/6 抑制剂新辅助治疗 HR + /HER2 -乳腺癌新的临床试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这类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以及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