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泛素链接酶 LNX1(ligand of numb-protein X1)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分析 LNX1 mRNA 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携带特异性针对 LNX1 基因的 shRNA(shLNX1)转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 786-0 和 ACHN 中;采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 dag-LNX1 转入 786-0 和 ACHN 细胞中。分别采用 CCK-8 实验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沉默或过表达 LNX1 对 786-0 和 ACHN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沉默或过表达 LNX1 对 786-0 和ACHN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筛选 LNX1 的下游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或过表达 LINX1 对 T淋巴瘤侵袭和转移诱导蛋自1(T-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inducing protein 1,TIAM1)及其下游 ERK 信号通路中 ERK 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用蛋白酶体抑制剂 MG132 处理过表达 LNX1 的 786-0 和 ACHN 细胞,并且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TIAM1 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在过表达 LINX1 的细胞中同时转人重组载体 myc-TIAM1,再用蛋白质印迹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 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 ERK 信号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同时过表达 LNX1 和 TIAM1 对 786-0 和 ACHN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 LNX1 mRNA 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01)。成功构建沉默 LNX1 基因的 786-0 和 ACHN 细胞,以及过表达 LNX1 的 786-0 和 ACHN 细胞。沉默 LNX1 基因后 786-0 和 ACHN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均<0.05);过表达 LNX1 后,786-0 和 ACHN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均<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 TIAM1 为 LNX1 的潜在靶蛋白。沉默 LNX1 基因后 TIAM1 和磷酸化 ERK(phospho-ERK,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 ERK 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变;过表达 LNX1 后,TIAM1 和磷酸化 ERK 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而 ERK 蛋白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 MG132 处理过表达 LNX1 的 786-0 和 ACHN 细胞后,TIAM1 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 和 P<0.001)。在过表达 LNX1 的细胞中转入 myc-TIAM1 质粒后,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P均<0.05),而 ERK 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变。
结论:LNX1 通过降解 TIAM1,进而调节 ERK 的磷酸化,最终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目的:比较阴茎癌根治术后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laparoscopic inguinallymph node dissection,L-ILND)与开放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open inguinallymph node dissection,O-ILND)治疗阴茎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8-2020 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阴茎癌(TNM 分期:T1-3,N0-3,M0)并接受 L-ILND(41例)或 O-ⅡND(22例)治疗的 6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次要研究终点为 5 年总生存率及 5 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对 L-IND 组和 O-ILND 组患者间的不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伤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进行预后分析;采用 COX 风险回归分析法进行总生存期预测因子的分析。
结果:63 例阴茎癌患者中,共有 41 例患者接受了 L-ILND 治疗,其余 22 例患者接受了 O-ILND 治疗。2 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LND 与 O-ILND 2 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78 个月 vs 72 个月,P=0.844)5 年总生存率(74.5% vs 78.3%,P=0.144)和 5 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77.2% vs 71.4%,P=0.22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ILND 组中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的患者人数占比显著高于L-ILND 组(74% vs 15%,P=0.01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级[风险比(hazard ratio,HR)=2.774,P=0.021)]和淋巴结病理分期(HR=1.482,P=0.024)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
结论:L-ILND 与 O-ILND 的临床疗效相当,而 L-ILND 的安全性更高,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 L-ILND 是阴茎癌根治术后 ILND 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 Cochrane Library、Embase(Excerpta Medica Database)Web of Science、VIP、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 2022 年 3 月;筛选文献并根据严格的纳人和排除标准提取数据后,用,RevMan 5.4软件进行 Meta 分析;主要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 freesurvival,mPFS)期、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期、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安全性。
结果:共纳人 11 篇文献,包括 3805 例患者数据。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厄洛替尼对照组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厄洛替尼实验组可有效提高 EGFR 突变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 mPFS [风险比(hazard ratio,HR)= 0.6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 0.58~0.70,P<0.000 01] 和 ORR [比值比(odds ratio,OR)=1.25,95% CI:1.02~1.54,P=0.04],而在 mOS 方面未表现出显著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1,95% CI为 0.78~1.07,P=0.26)。Meta 分析结果还显示实验组中 3 级及以上级别的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95% CI:1.70~2.58,P<0.000 01)。实验组中高血压(OR=5.48,95% CI:2.78~10.8,P<0.000 01)、痤疮样皮炎及皮疹(OR=2.27,95% CI:1.33~3.89,P=0.003)腹泻(OR=3.78,95% CI:2.13~6.69,P<0.000 01)和蛋白尿(OR=5.71,95% CI:1.73~18.82,P=0.004)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在出血事件(OR=1.37, 95% CI:0.79~2.38,P=0.26)及肝脏损伤毒性(OR=1.08,95% CI:0.77 ~1.52,P=0.65)方面,实验组并未显示出更高的风险。
结论:相较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改善 EGFR 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 mPFS 及 ORR,但 3 级及以上的 AE,如高血压痤疮样皮炎、腹泻和蛋白尿等的发生率较高。
目的:通过分析浙江省临海市首次适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结果,为制定全县域大规模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20-2021年,采用问卷评估及定性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test,FOBT)的筛査方法,对临海市 50~74 岁目标人群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对初筛阳性人群进行全结肠镜检查,随后分析筛查结果。
结果:2020-2021年,临海市共计完成初筛71 942人,有15 170 人初筛阳性,男性初筛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X2=724.005,P<0.001),且 60~69 岁人群中初筛阳性率最高。结肠镜检查总体依从率为24.19%,男性和女性结肠镜检查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6,P=0.613),且结肠镜检查依从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2020年-2021年,结肠镜下总病变检出率为 52.92%,其中结直肠癌有 47 例,进展期结直肠腺瘤有 333 例,非进展期结直肠腺瘤有 561 例,非腺瘤性良性病变有 1001 例;男性总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X2=82.451,P<0.001);随年龄的增长,总病变检出率、进展期结直肠腺瘤、非进展期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问卷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且 FOBT 结果阳性人群的结肠镜依从率、病变检出率、结直肠痛、进展期结直肠腺瘤及非进展期结直肠腺瘤检出率最高,分别为 32.94%、69.53%、2.87%、16.85%和 19.71%;2021年的结肠镜检查依从率显著高于2020年(32.11% vs 19.09%,P<0.001)而 2021 年与 2020年筛查的总病变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020-2021年,临海市结直肠癌筛查的结肠镜检查依从率较低,肠道病变检出率较高。在后续基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纳人初筛人群并提高结肠镜检查依从性,以充分发挥基层查的作用。
目的:探讨伴遗传性 DDX41 基因突变的髓系肿瘤的特征,尤其是对伴 DDX41 胚系或体细胞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认识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特征诊断的 1 例伴 DDX41 胚系,体细胞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给予来那度胺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并且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接受来那度胺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完全缓解,无相关治疗不良反应。
结论:DDX41 基因突变对髓系恶性肿瘤的预后和治疗产生影响,来那度胺联合地西他滨对伴 DDX41 胚系/体细胞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应早期识别和确认胚系突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