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3年, 第43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3-02-25
  

  • 全选
    |
    原创研究
  • 黄龄乐, 颜新宇, 刘兰香, 杨泽松, 王 欣, 罗小华, 张红宾, 唐晓琼, 肖 青, 刘 林, 王 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 190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 190 例 MDS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 MDS 患者的遗传学情况及生存曲线。

    结果:初 诊 时国 际 预 后 评 分 系 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System,IPSS)危险分层更高的 MDS 患者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更高、类型更复杂,提示预后不良。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中危(IPSS危险分层)MDS 患者预后相关,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组总生存率的相对风险比联合用药组更高。

    结论:IPSS 危险分层较高危组 MDS 患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比较低危组复杂,患者生存率更低 ;合并多种遗传学危险因素的 MDS 患者预后不良,其基因突变类型对预后有提示作用。

  • 沈佳莹, 蒋栋铭, 叶 凌, 朱小琼, 刘吉洛, 陈一凡, 王坤炎, 曹广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中国东部岛屿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特征并与同期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比较,为岛屿地区制定肿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根据舟山市岱山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收集的 2014—2019 年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按照性别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和前 10 位恶性肿瘤顺位等,并且以 Segi’s 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作为标准,计算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随后,将所得分析数据与同期全国癌症死亡数据进行比较,用 SPSS 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2 者标化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014—2019 年岱山县恶性肿瘤发病总计 7 305 例,粗发病率为662.39/10 万人年,标化发病率为 306.81/10 万人年,75 ~ 79 岁年龄组的总发病率最高 ;发病前 5 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27.15%)、胃癌(12.76%)、肝癌(10.95%)、结直肠癌(6.92%)和乳腺癌(5.42%),标化发病率分别为 75.09/10 万人年、32.06/10 万人年、31.01/10 万人年、17.81/10 万人年和 18.36/10 万人年。2014—2019 年岱山县恶性肿瘤死亡总计 3 412 例,粗死亡率为 309.39/10 万人年,标化死亡率为 122.73/10 万人年,80 ~ 84 年龄组总死亡率最高 ;死亡前 5 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24.94%)、肝癌(18.64%)、胃癌(17.00%)、结直肠癌(7.56%)和食道癌(5.72%),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29.65/10 万人年、24.97/10 万人年、19.01/10 万人年、8.75/10万人年和 6.60/10 万人年。2014—2019 年 6 年间岱山县恶性肿瘤总标化死亡率显著高于全国恶性肿瘤总标化死亡率(100.34/10 万人年)(P < 0.001)。其中,岱山县的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化死亡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胃癌:12.46/10 万人年 ;肝癌:16.45/10 万人年 ;结直肠癌:6.63/10 万人年)(P< 0.01)而肺癌和食管癌的标化死亡率与全国标化死亡率(肺癌 :28.06/10万人年 ;食管癌 :7.61/10 万人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2014—2019 年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是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种。其中,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化死亡率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应作为重点防治癌种。

  • 刘家霖, 张显玉, 南丁阿比雅思, 张思亮, 孟 巍, 庞 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构建适用于术前诊断良性与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 of the breast,PTB)的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且术前于该院进行多次(≥ 2 次)超声随诊观察的 69 例良性 PTB 患者和 41 例恶性 PTB(24 例为交界性,17 例为恶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的影响因素构建良性与恶性 PTB 术前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该预测模型的效能;另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4 月该院收治的 22 例良性 PTB 患者与 19 例恶性 PTB(12 例交界性,7 例恶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生长速度> 2 mm/month 和超声 BI-RADS 分级≥ 4b 类是诊断恶性 PTB 的独立预测因素(OR:4.476,95% CI:1.673 ~ 11.975 ;OR:9.448,95% CI:3.149 ~ 28.345 ;P < 0.01)。得到 logistic 回归方程 Logit(P)=- 1.868 + 1.499×肿瘤生长速度+ 2.246×超声 BI-RADS 分级。 训练队列的 AUC 为 0.795(95% CI :0.699 ~ 0.890),最佳截断值是 0.421,对应的灵敏度为 0.732,特异度为0.826,约登指数为 0.558,P < 0.001。验证队列的 AUC 为 0.772(95% CI:0.624 ~0.919),灵敏度为 0.526,特异度为 0.773,阳性预测值为 0.667,阴性预测值为 0.654,P = 0.003。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 AUC 均> 0.75,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结论:使用临床病理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术前诊断良性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综述
  • 童山石, 刘颖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胆道肿瘤是一类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虽然手术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其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易产生耐药性,导致其复发率仍然较高。在地球上曾出现过的物种中,超过 99.9% 的物种都已灭绝,这些物种拥有和肿瘤细胞类似的对外界选择压力的抵抗能力。因此,从自然进化与物种灭绝的视角看胆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将物种灭绝的原因与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案类比,有望为其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 张晗溪, 刘宝瑞, 李茹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翟晓雪, 白 璐, 德丽达·库拉别克, 钱 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1 年, 国 际 肺 癌 研 究 协 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和 欧 洲 呼 吸 学 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同时将微乳头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为主型肺腺癌划分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并将其定义为微乳头型肺腺癌(micropapillary-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MPA),其组织学特异性和临床特殊性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伴微乳头结构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常具有侵袭性强、转移率高、术后易复发等预后不良的生物学行为。目前,MPPAC 的临床诊断有赖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但针对其病理学异质性、分子生物学特点、临床特征和预后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文对 MPPAC 的病理和临床特征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周小妹, 罗 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具有强侵袭性、高度转移潜能、易复发和预后不良等特征。由于 TNBC 患者体内缺乏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所以其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和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实体瘤,同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 TNBC 的治疗中也初显出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对 ICIs 疗法无反应或产生耐药,并且多个临床研究对于 ICIs 的疗效不能获得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对在 TNBC 中影响 ICIs 疗效的潜在生物学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影响 ICIs 疗效的机制并分析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 病例报告
  • 刘 佳, 钟 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范可尼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此类罕见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 1 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范可尼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1 例 63 岁女性患者,以泡沫尿起病。结合血免疫固定电泳,相关尿液及骨髓检测诊断:发性骨髓瘤 IgGλ,R-ISS Ⅰ期,继发范可尼综合征。患者随后接受 VCD 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化疗,目前随访 13 个月,疾病持续处于稳定中。

    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范可尼综合征临床罕见。血游离轻链的下降和肾功能改善密切相关,建议诊断后即予积极化疗,保护肾功能免于进展。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联合化疗,可望获得理想疗效。

  • 王英南, 范 垚, 孙芳毅, 韩 颖, 葛胜梅, 张风宾, 张瑞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领域广泛应用,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但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肌炎是一个潜在的致命不良事件而引发关注。本文报道 1 例使用国产 PD-1 抑制剂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而诱发多发性肌炎伴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同时出现肌无力危象等,经多学科协作积极抢救后转危为安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