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3年, 第43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3-03-25
  

  • 全选
    |
    原创研究
  • 严颐丹, 刘 利, 赵灵逸, 陆虹旻, 夏 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在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 2018 年 5 月—2019 年 9 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接受 PD-1 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抗肿瘤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了所有病例资料的临床病例特征、治疗疗效及不良事件。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 75 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为 60 岁,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 53 例和 22 例,发生转移者 60 例。肺癌 27 例,胃癌 12 例,占比最高;其他肿瘤类型包括消化系统肿瘤(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和胆管癌)、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肾盂癌、输尿管癌和膀胱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恶性黑素瘤以及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和喉癌)。共有 55 例患者(73.3%)接受 PD-1 抑制剂作为一线和(或)二线治疗,同时联合其他抗癌治疗的患者为 62 例(82.7%)。客观缓解率为 14.5%,疾病控制率为 6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6.1 个月[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l)4.356~7.844],中位总生存期为 18.0 个月(95%CI:9.565~26.435)。共 55 例有不良事件发生,主要为 1 级或 2 级。使用 PD-1 抑制剂作为一线和(或)二线治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 6.3 个月,明显长于使用 PD-1 抑制剂作为三线或多线治疗患者的 3.0 个月[风险比(hazard ratio,HR)=0.492,95%CI:0.244~0.992,P=0.048]。

    结论:真实世界中 PD-1 抑制剂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有效且安全。将 PD-1 抑制剂作为一线和(或)二线治疗患者的获益更多。

  • 顾栋华, 陈建刚, 朱 华, 张 勇, 江 杰, 郑 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线粒体离子肽酶1(lon peptidase 1,mitochondrial,LONP1)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前列腺增生细胞 BPH-1、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 LNCaP 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即 CRPC细胞)PC3 中 LONP1、N-myc 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1,NDRG1)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携带有 LONP1 全基因的重组载体转人 LNCaP 细胞,构建稳定过表达 LONP1(overexpression LONP1,OE-LONP1)的 LNCaP 细胞(以 OE-NC 作为阴性对照)将特异性针对 LONP1 基因的 shRNA(shLONP1)转人 PC3 细胞,构建稳定沉默 LONP1 表达的 PC3 细胞(shNC作为阴性对照);分别通过 CCK-8 法、集落形成实验和 Transwell 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通过免疫共沉淀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法检测 LONP1 对 AR/NDRG1 信号轴的影响,并采用 CCK-8 法和 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在沉默 LONP1 表达的 PC3 细胞中进一步沉默 NDRG1 表达对 PC3 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将沉默 LONP1 表达的 PC3 细胞及其阴性对照(PC3-hNC细胞)接种于 BALB/c 裸鼠皮下构建移植瘤模型,并分别采用 DMSO 和 AR 拮抗剂恩杂鲁胺(enzalutamide,ENZ)进行治疗;最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 Ki-67 的表达水平,TUNEL 法评估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相较于前列腺增生细胞 BPH-1 细胞,LNCaP 细胞中 LONP1 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较低(P<0.05),PC3 细胞中 LONP1 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P<0.05)。LNCaP 细胞中 LONP1 过表达抑制了 AR 和 NDRG1 的表达水平(P均<0.05),而 PC3 细胞中下调LONP1 的表达水平可上调 AR 和 NDRG1 的表达水平(P均<0.05)。LNCaP 细胞中 LONP1 过表达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均<0.05),PC3 细胞中敲低 LONP1 表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均<0.05)。LONP1 直接与 AR 结合并识别 DRG1 中的雄激素反应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ARE),并且其通过抑制 AR/NDRG1 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小鼠移植瘤治疗实验结果显示,沉默 LONP1 表达和 ENZ 治疗都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以沉默 LONP1 表达联合 ENZ 治疗作用最好;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法检测结果提示,hLONP1+ENZ 组肿瘤组织中表现出更低水平的 Ki-67 染色和更高水平的细胞凋亡(P均<0.001)。

    结论:LONP1 在雄激素非依赖性细胞 PC3 中高表达,并通过抑制 AR/NDRG1 信号转导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

  • 易平勇, 吕 慰, 李春艳, 吴艳琼, 周 佳, 朱倩翎, 任迪莎, 雷姗姗, 范培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吡咯替尼联合5-氟尿嘧啶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筛选 HER2 阳性的乳腺癌细胞。用吡咯替尼和5-对氟尿嘧啶单药或联合处理 HER2 阳性的 SKBR-3 和 BT474 细胞,MTT 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 Combidrug 统计学软件计算药物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FCM 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用 BALB/c 裸鼠建立 SKBR-3 细胞移植瘤模型用吡咯替尼和5-对氟尿嘧啶单药或联合治疗后,观察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用蛋白质印迹法再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筛选获得 HER2 阳性的 SKBR-3 和 BT474 细胞;吡咯替尼和5-氟尿嘧啶单药或联合作用均能抑制 SKBR-3 和 BT474 细胞的增殖(P均<0.05);与吡咯替尼和5-氟尿嘧啶单药组相比,吡咯替尼联合5-氟尿嘧对 SKBR-3 和 BT474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进一步提高,CI值<1两药呈协同作用;细胞的集落形成数进一步减少,凋亡率进一步提高,细胞在 G0/G1 期所占的百分比进一步升高(P均<0.01)。动物实验表明,二药联用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单药组(P<0.05)。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实,二药联用时,HER2、HER4、AKT 和 ERK 的磷酸化均被明显抑制(P均<0.01),提示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被阻断;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 3、多聚 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和 Bcl-2 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均<0.01),剪切型(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 和 p21 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均<0.01)。

    结论:吡咯替尼和5-氟尿嘧啶对 HER2 阳性乳腺癌细胞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有关。

  • 耿 莉, 王仲秋, 李承学, 郝希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 Wilms 瘤1相关蛋白假基因1(Wilms tumor 1 associated protein pseudogene 1,WTAPP1)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 Wnt/B-catenin 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48 例肾母细胞瘤组织及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人肾母细胞瘤细胞(SK-NEP-1)和正常肾上皮细胞(PCS-400-010、PCS-400011和 PCS-400-012)中 WTAPP1 的相对表达量。分析比较 WTAPP1 高表达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携带有 WTAPP1 全基因(过表达WTAPP1)的慢病毒载体或特异性针对WTAPP1基因的 shRNA(shWTAPP1)的慢病毒载体分别转人 SK-NEP-1 细胞。分别采用克降形成实验和 CCK-8 法检测 SK-NEP-1 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 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SK-NEP-1 细胞中 Wnt3a、β-catenin、C-mye 和 Survivin 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癌组织中 WTAPP1 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K-NEP-1 细胞 WTAPP1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肾上皮细胞系(PCS-400-010、PCS-400-011 和 PCS-400-012 细胞)(P<0.05)。WTAPP1 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均>0.05)。WTAPP1 高表达患者的 5 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5)。WTAPP1 过表达后,SK-NEP-1 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提高(P均<0.05);而沉默 WTAPP1 表达后,SK-NEP-1 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均<0.05)。WTAPP1 过表达后,SK-NEP-1 细胞中 Wnt3a、β-catenin、C-myc 和 Survivin 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均<0.05);沉默 WTAPP1 表达后,SK-NEP-1 细胞中 Wnt3a、B-catenin、C-mye 和 Survivin 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

    结论:WTAPP1 与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和生存预后有关,其可能通过激活 WntB-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综述
  • 程 叶, 蒯睛叶, 张 艳, 傅静云, 潘 宇, 陈 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类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肿瘤基质中以介导炎症反应。通常 TAM 可由不同因素刺激后极化成表型不同的 M1 型和 M2 型巨噬细胞。在肿瘤早期,TAM 中以 MI 型巨噬细胞为主发挥促炎和抗肿瘤的作用,而在肿瘤的后续进展过程中逐渐极化为以 M2 型巨噬细胞为主发挥抑制炎症和促肿瘤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TAM 与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靶向 TAM 成为当今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因此,本研究从 TAM 的起源以及其促肿瘤增殖、血管生成、迁移侵袭和生成免疫抑制环境 4 个方面,介绍了 TAM 促肿瘤的具体作用;同时,从抑制单核细胞招募、促使 TAM 凋亡和重塑 TAM 表型 3 个方面,深人探讨了近年来靶向 TAM 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 郭晨明, 牛 涛, 张云峰, 王 东, 郭 盛, 周逢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修饰是真核生物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其主要由编码器、消码器和读码器 3 类调控因子共同调控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已有多种方法可对 m6A 甲基化位点进行检测分析。越来越多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然而,目前不同泌尿系统肿瘤中的 m6A 介导的分子机制和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现就 m6A 甲基化修饰的主要调控机制及其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对预后的价值及治疗耐药等方面作一综述。
  • 王 清, 叶宛鹭, 鲁艳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卵巢癌(ovarian carcinoma,OC)是妇科肿瘤中最为恶性的肿瘤,由于其早期诊断率低和极易对化疗产生耐药,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环状RNA(circulalRNA,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的非编码 RNA,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近年来,circRNA 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包括 OC 相关的 circRNA。由于 circRNA 在转录和转录后调控基因的表达,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ircRNA 有望作为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本文将就 circRNA 在 OC 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诊疗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