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良, 王虞鹭, 张 鑫, 陶 禹, 孙亚煌, 陈俊楠, 王思琦, 苏 宁, 王治国, 张 剑
目的:探讨手术分型及盆底重建在局部复发或局部晚期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中国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病例数据库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连续67例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病例的围手术期数据。手术范围分为主要局限在骨盆腔内(48 例)与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19 例)2 类。观察指标:(1)患者术前一般资料;(2)术中情况;(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国际 Clavien-Dindo 分级进行评价);(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术后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2月28日或病例死亡)。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结果:主要局限在骨盆腔内切除组 4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7.5 岁(范围:31~82 岁);男性 29 例、女性 19 例;26 例为局部晚期直肠癌,22 例为局部复发性直肠癌;39 例有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史,26例有放疗史;中位手术时间为425 min(范围 :240~1 02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 500 m(范围:200~4 000 mL);肠功能恢复中位时间为3 d(范围:1~9 d);空盆腔综合征中位痊愈时间为 25.3 d(5~105 d);术后并发症<Ⅲ级者 43 例,>Ⅲ级者 5 例(2 例术后7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 例因术后盆底创面大出血而接受二次手术止血,1 例术后呼吸衰竭经抢救后痊愈)。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组 19 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4.5 岁(范围:43~76 岁);男性9例,女性 10 例;4 例为局部晚期直肠癌,15 例为局部复发直肠癌;均有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史,15 例有放疗史;中位手术时间为 580 min(范围:360~96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 1600 mL(范围:400~4 000 mL);肠功能恢复中位时间为 3 d(范围:2~7 d);空盆腔综合征中位恢复时间为 62.3 d(7~120 d);术后并发症<Ⅲ级者 15 例,≥Ⅲ级 4 例(3 例因术后盆底创面大出血而接受二次手术止血,1 例因术后肠梗阻而行二次手术后痊愈)。随访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或病例死亡,67 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7.5 个月(范围:3~15 个月),随访期间 3 例患者因肿瘤快速进展、泌尿系严重感染或突发心脏疾病术后 3~8 个月而死亡,剩余 62 例均存活。
结论:手术分型对于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基于生物补片重建盆底的方法,在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性直肠癌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中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