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3年, 第43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23-07-25
  

  • 全选
    |
    技术标准与规范
  • 孙铭浩, 杨华瑜, 孙乐家, 孙 航, 张健刚, 庞 媛, 余剑伟, 王亚南, 黄鹏羽, 孙 伟, 毛一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D生物打印是一种创新生物制造策略,该技术可以在规定的3D层次结构中精确定位包括活细胞和类细胞外基质成分在内的生物制品,创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多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发更接近真实状态的新型人类组织体外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尽管目前该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生物打印策略已被广泛证实在精准治疗和再生医学中拥有巨大潜力。3D生物打印不仅可以在体外生成人体正常的类组织器官,其生成的肿瘤模型还能够极大程度地保留与亲本肿瘤相一致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生物标志物表达以及基因突变和表达谱,不仅可以作为新药研发的优良模型,而且在药物敏感度检测预测患者疗效中的准确度也较高,因此可以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然而,3D生物打印技术在指导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传统的2D组织培养相比,3D生物打印肿瘤模型的建立需要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更高的技术水平。随着近年来 3D生物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3D 生物打印肿瘤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尚无利用 3D 生物打印肿瘤模型进行药物敏感度检测的规范化标准。因此,为了推动3D生物打印技术在肿瘤药物敏感度检测及精准治疗方面的规范应用,本团队基于自身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撰写了本文,且后续将根据研究进展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订。
  • 原创研究
  • 吴伯恒, 曹鸿斌, 马永康, 张 炜, 唐剑敏, 许 磊, 孙 岚, 杨翠萍, 白永瑞, 閤 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学习在放疗肿瘤靶体积自动勾画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由于 T3~4 期鼻咽癌的肿瘤表型变异性较大,并且在 CT 图像上表现为较低的软组织对比度,从而导致勾画肿瘤靶体积的信心受限。本研究基于多模态图像深度学习对 T3~4 期鼻咽癌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 ofnasopharymgeal careinoma,GTVnx)进行自动勾画,以期提高靶区勾画的精度和效率。

    方法:回顾性收集 T3~4 期鼻咽癌患者的 CT、MRI(脂肪抑制 T2 加权和增强 T1 加权)和 PET-CT 图像。将多模态图像输人 Multi-Encoder U-net 进行多组模型训练和测试。采用 dice 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和 HD95 定量分析 GTVnx 的自动勾画结果。

    结果:对比不同策略模块的试验结果,显示 ‘Cross-Y’ S Net 多模态图像深度学习网络自动勾画测试结果最佳,DSC 为 0.665+0.045,HD95 为 5.17+3.34。

    结论:基于多模态图像 CT、MRI 和 PET-CT 提供的优势互补信息进行深度学习,在定位 CT 图像上完成鼻咽癌放疗肿瘤靶体积的自动勾画,有望提高靶区勾画的精度和效率,增强临床应用的信心。随着人工智能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更好地适应肿瘤放疗的需求。

  • 综述
  • 杨晓静, 徐 溢, 沈 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在这些治疗靶点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信号通路是肿瘤转化研究中最热门的靶点之一。每年需要接受抗 HER2 靶向治疗的患者多达5000万人,部分患者表现出对抗 HER2 靶向治疗的原发或继发性耐药,且大多数晚期患者不可避免地因耐药问题出现疾病进展而死亡。因此,深人了解抗 HER2 治疗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的潜在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抗 HER2 靶向治疗的潜在耐药机制,讨论了克服抗 HER2 治疗耐药策略的应用前景以及用于治疗 HER2 阳性患者的新型抗 HER2 治疗方法的发展现状。
  • 颜伟康, 刘颖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且易复发的肝脏肿瘤。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对肝内胆管癌的疗效较差。测序和组学技术的进步为肝内胆管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方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R2)突变作为肝内胆管癌中好发的基因异常之一,其分子机制及致癌能力已通过基础研究得到了较为深人的解析,针对带有FGFR2突变的肝内胆管癌的靶向治疗也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策略 2 方面出发,系统地回顾了肝内胆管癌中 FGFR2 突变致癌的具体分子机制和携带FGER2 突变的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疗现状。
  • 庄子彦, 谢元鸿, 房静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汁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息息相关。法尼醇X受体(farmesoid Xreceptor,FXR)作为主要的胆汁酸受体之一,对于结直肠癌具有抑制和保护性作用。肠道菌群通过代谢胆汁酸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受到FXR的调控。FXR 的激动剂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药物。
  • 黄菊露, 梁 嵘, 林 燕, 高 星, 陆 程, 叶甲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与凋亡同属可控调节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的机制分为依赖 caspase-1 的经典焦亡途径与由 caspase-4/5/11 介导的非经典焦亡途径。细胞焦亡不仅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在非特异性防御中发挥作用,也参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与发展。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细胞焦亡是一把“双刃剑”,兼具促肿瘤和抑肿瘤的作用。一方面,细胞焦亡能调节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参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另一方面,一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发生焦亡,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深人研究细胞焦亡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是解析消化系统肿瘤发生与发展机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细胞焦亡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相关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预防、诊断以及治疗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 曹赛雅, 陈 超, 王 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血管新生,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肿瘤血管异常可造成间质压升高、缺氧、酸性等微环境的改变,进而导致促进肿瘤免疫的细胞减少,而抑制肿瘤免疫的细胞相应增多;此外,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免疫细胞也在肿瘤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重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血管新生与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以及血管新生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