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官方网站:www.tumorsci.org E-mail Alert

2024年, 第44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4-01-25
  

  • 全选
    |
    专家笔谈
  • 王 晔, 胡夕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易发生脑转移。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导致药物递送效率低是脑转移系统治疗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故长期以来 HER2 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选择相对较少,预后较差。传统观点认为,大分子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但随着对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特性了解的深入,这种观点逐步得到了改变,尤其是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在脑转移人群中的疗效,这些发现为 HER2 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本文综述了系统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并着重梳理了当前 HER2 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系统治疗的重要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国 HER2 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

  • 施 展, 徐雅敏, 沈倩雯, 唐 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患者群体普遍存在着的躯体功能、心理以及社会等众多方面的医疗需求,因此急需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为这类特殊人群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综合老年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的医疗评估、躯体功能评估、认知和情感评估以及社会及环境因素评估等 4 个方面,是中国老年医学的核心技能。中外多项研究已经证实 CGA 评分可作为接受免疫化疗的老年 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用于预测老年 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结局。建议在中国老年 B 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免化疗前进行推广和实行 CGA,以利于为中国 60 岁以上 B 细胞淋巴瘤患者制定精准治疗策略和个体化干预手段。

  • 专家述评
  • Evelyne Yehudit BISCHOF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s the global population ages,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among older adults is increasing. The management of older patients with cancer poses unique challenges due to the age-related physiological changes, multiple comorbidities, and functional decline often observed in this population.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 has emerged as a valuable tool in oncology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health and functional status of older cancer patients in order to optimise cancer care for older adults. This comprehensive approach acknowledges the unique challenges faced by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seeks to optimize outcomes by considering their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nd individual requirements.

  • 专家笔谈
  • 刘 传, 李 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鳞状细胞癌是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之一。与肺腺癌不同,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从靶向治疗中的获益有限。虽然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但是相对较低的有效率和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免疫治疗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随着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代谢组学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目前临床也对一些治疗靶点进行了相关研究。了解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以及不同信号通路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靶向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通路、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 等信号通路在肺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肺鳞状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 余一祎, 王 晓, 刘天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晚期胃癌预后差,既往以化疗为基础的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寻找影响胃癌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分子、预后指标及相关治疗靶点已成为晚期胃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Claudin-18 剪接变异体 2(Claudin-18 isoform 2, Claudin-18.2)是极具潜力的新兴肿瘤治疗靶点,为胃癌的靶向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靶向 Claudin-18.2 的药物或治疗方法种类多样,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和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免疫治疗等,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项目正在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本文总结 Claudin-18.2 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 卞晓洁, 朱 耀, 叶定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DAC)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变异,具有侵袭性的临床病程。由于疾病罕见,传统的诊断方式如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和多参数 MRI 可能难以识别 DAC,局部 DAC 的最佳治疗模式尚在探索。局限性 DAC 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疗后,大多数 DAC 易在低 PSA 水平下复发或发生内脏转移,针对高危前列腺癌的全身疗法在 DAC 的治疗中疗效欠佳。目前,DAC 基因组学的分析已为其侵袭性行为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实验室证据,但对 DAC 生物学行为机制的探索仍需继续推进。

  • 李祥源, 肖 蓉, 朱美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来,中国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都是以化疗或放化疗为主。近年来,随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分子病理指导下的精准治疗以及不同肿瘤负荷表型(T/N 负荷相对关系)指导下的导向性选择等不同疗法的涌现,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的传统模式受到了挑战,但这也为重新审视当前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提供了新机遇,并且将有助于促进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优化。因此,研究者需要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充分了解并进行进一步思考。

  • 袁海花, 姜 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葡萄膜黑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发生于眼睛葡萄膜的一种罕见肿瘤,与皮肤黑素瘤不同,具有不同的分子驱动、转移模式和肿瘤免疫微环境,这些差异导致其系统性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临床反应差。通过放疗、眼球摘除或其他方法可以使 90% 的患者获得局部控制,但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有 50% 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迄今为止,研究者已经确定了葡萄膜黑素瘤的一些特征,包括非常普遍的早期、肿瘤起始的致癌基因组畸变以及后期反复出现的预后改变和免疫学特征,这些进展推动了许多新型治疗方法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葡萄膜黑素瘤的生物学特征、原发疾病和复发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策略,重点介绍了目前转移性葡萄膜黑素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以及新兴的系统治疗方法。

  • 詹 琼, 梁晓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体瘤脑膜转移是肿瘤晚期一种灾难性的合并症,预后很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鞘内化疗作为脑膜转移癌治疗的一种方法,虽然得到了许多指南或者专家共识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应用,但鞘内化疗的疗效一直缺乏高质量研究证据的支持。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塞替派等鞘内化疗常用的药物疗效并不理想。本文对新型鞘内注射药物的用法、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

  • 蒋安一, 刘宇智, 权 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当前肿瘤治疗已全面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但胰腺癌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反应并不理想,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经过验证的生物标记物对可能受益于免疫治疗的患者进行筛选。本文综述当前胰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帮助临床医师系统地了解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而指导胰腺癌的精准治疗。

  • 王凯峰, 彭忠忠, 张西凯, 周 晓, 苗贤媛, 王琼琼, 任思家, 张柏文, 王 艺, 马 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产生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已经引起临床专家的重视。ICI 相关性肝损伤(immune-mediated liver injury caused by ICIs,ILICI)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且存在较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活检为主的相关检测,有助于判断并优化免疫相关毒性的管理。在 ILICI 治疗方面,证据表明并不一定要尽快予皮质类固醇治疗,需要在疗效、毒性和特定治疗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并通过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加以完善。未来应考虑采用合适的 ICI 剂量及寻找预测靶点,以期降低 ILICI 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需要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来阐明 ILICI 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风险因素。随着临床循证依据的不断完善及研究的深入,ILICI 的诊治水平也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